编者按
为人师者,不仅是星光引路人,见证学生的成长和蜕变,也是与学生共同学习、成长的伙伴,在陪伴和付出中不断充实自己。有爱心才能做教育,有反思才会有超越,有成长才能有未来。
夹江外校继续开设教师论坛,邀请老师们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。本期的分享老师是陈玉瑶、祝一婷。
陈玉瑶——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学科的特色
物理这一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用实验和事实说话,如何把这个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,是陈老师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方向之一,她结合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历,分享了一些心得体会。
陈老师看过很多与教育有关的电影,一开始,她踌躇满志,以为能像电影里的主角那样,遇到一群刺头的学生,相互对抗,然后用语言和行动感化他们,带着他们一起做很多有趣的实验,突破各种规章制度,把一堂课上得别出心裁,带着他们一起完成著名的裂桶实验、比萨斜塔实验、马德堡·半球实验,一起用杠杆称大象。
陈老师努力地去实现这些想法,她带领学生开展了各种分组实验、演示实验。学校的器材不够就网上买,网上买不到就自己做,利用身边的瓶瓶罐罐做实验,放视频、听声音、看动画,利用各种软件、程序,尽量做到寓教于乐,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。在摸索的过程中,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。在“水的再次沸腾”这一演示中,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,不仅实验未能成功,陈老师还把自己烫伤了。还有一次,为了让学生观察到凝华现象,陈老师买了干冰和碳酸饮料,想让学生分组实验。但是最后却发现,干冰太大,罐口太小,根本放不进去,而当时的时间也并不允许她再做别的打算和改变,这一切准备都付之东流了。
有失败,也有很多成功和喜悦。陈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很多分组实验,并自制教具与学生一起探究了“二力平衡的条件”、光的折射规律、浮力产生的原因等;利用视频、音频、动画、图片等,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,帮助学生理解记忆。
当然,如何让实验与课堂的结合更加高效,这是陈老师将继续和大家一起探索的问题。
祝一婷——与学生的“斗智斗勇”
祝老师发现自己的数学课上存在这样一个问题,导学稿发下去之后,很多同学发现自己会做的题,就会一直做下去,忽视了听课,导致作业错得惨不忍睹。为了让学生上课时能够更加专注,祝老师采用了一些方法来调节课堂。她会用目光去注视、提醒不认真的同学,使他知错并改正,即使这个学生没有感受到祝老师的目光,他周围的同学也会察觉到并及时提醒他。讲习题的时候,祝老师也让学生上台来讲,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,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,有很多孩子还经常给祝老师提供新的解题方向和方法,实现教学相长。但是这些方法也只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,最关键的还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。
想要学好数学,肯定离不开平时对错题的改正、收集和整理,但是有很多同学不太喜欢改错。祝老师便在班上逮人进行改错,但是有些同学虽然当着祝老师会改错,但一转头就干别的去了。试过多种方法后,祝老师发现抓住这些不改错的同学的“命门”很重要。比如有些同学很热爱操行分,祝老师就利用操行分的加减来督促他们改错;有些同学格外喜欢干饭,祝老师就会让他们改完错再去吃,当然最多只会让他们晚个几分钟左右,起到震慑的作用便可;还有些同学喜欢打篮球,经常向祝老师借球,但是祝老师让他们必须改完错才给借。
这些方法目前效果不错,之后祝老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祝老师与学生的“斗智斗勇”胜负未分,还在继续。